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yb体育官方-亚博全站客户端 > 新闻动态 > yb体育官方的公告
发文单位: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自治区中医药局成文日期:2023年04月18日
标  题: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自治区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广西职业性尘肺病和职业性噪声聋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的通知
发文字号:桂中医药医发〔2023〕9号发布日期:2023年04月19日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自治区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广西职业性尘肺病和职业性噪声聋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的通知 -yb体育官方

2023-04-19 18:30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     作者:
【字体: 打印

各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区直各医疗机构: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职业性尘肺病和职业性噪声聋防治中的作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结合目前广西职业性尘肺病和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的特点及既往诊疗经验,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广西职业性尘肺病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广西职业性噪聋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考使用


附件:   1.广西职业性尘肺病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

          2.广西职业性噪聋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医药管理局

2023418日 


附件1

广西职业性尘肺病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职业性尘肺病(以下简称尘肺病)防治中的作用,结合目前广西尘肺病患者的特点及既往诊疗经验,经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本方案。各地可根据当地尘肺病患者不同的证候及气候等情况,参照本方案开展中医药防治。

一、预防方案

(一)适用对象:粉尘密接人群

(二)目的促进粉尘随痰液排出,减少粉尘对肺的损伤防止尘肺病发生

(三)推荐中药茶饮及中成药

1罗汉红茶:罗汉果6g桔梗6g橘红6g。适用于平素咳嗽、痰少难咳出者

2二陈汤茶:陈皮3g、清半夏6g、茯苓6g、甘草3g。适用于平素咳嗽、痰多

3.沙麦茶:沙参9g、麦冬9g。适用于咽干、咳嗽、无痰或少痰者

4.玉屏风散黄芪9g白术9g防风6g)或玉屏风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适用于乏力、易感冒、咳嗽者

煎服法:上述各方根据自身情况选用其中一种,每1水煎服或开水当茶饮,每周饮用35长期饮用。

二、治疗方案

(一)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尘肺属于“咳喘”“肺痹”“肺痿”范畴,积于导致肺伤津耗气、痰浊血瘀肺络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气喘、胸痛等

(二)证型推荐处方。

1肺燥津亏证

证候咳嗽、少痰,或痰中带血,气短,乏力,咽干鼻燥,便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或细数

治法清燥润肺。

推荐处方:清燥救肺汤加减。桑叶9g枇杷叶9g石膏30g人参6g阿胶6g麦冬15g杏仁9g9g火麻仁9g鸡内金3g甘草3g

煎服法:1, 水煎300ml2次温服,10151疗程

2气阴两虚兼痰热证

证候咳嗽、痰黄,咯痰不爽,痰中带血,口干咽燥,气促,乏力,午后潮热,胸闷胸痛舌红苔干失润,脉弦涩或滑。

治法:益气养阴,化痰通络。

推荐处方:益气化痰通络方(来源自治区工人医院)。党参12g、麦冬12g、五味子6g麻黄3g、杏仁9g、百部6g石膏18g贝母9g、桃仁6g、红花6g、甘草3g

煎服法每日1水煎300ml2次温服,10151疗程。

3痰湿蕴肺证

证候:咳嗽色白,气喘,胸膈痞闷,身重乏力;舌质淡胖白厚腻,脉滑

治法:湿化痰

推荐处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法半夏12g橘红9g枳实9g茯苓12g生姜9g紫苏子9g白芥子9g莱菔子9g甘草6g。胸痛、胸闷甚者,加郁金9g丝瓜络9g蒌皮9g

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300ml2次温服,10151疗程。

4痰瘀互结证

证候:咳嗽痰多色白或灰黑,质粘难咳,胸满闷痛,时有,气心悸,动则尤甚,唇甲紫绀,心烦失眠舌暗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滑或细涩

治法:燥湿化痰、化瘀止痛。

推荐处方: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法半夏12g枳壳9g茯苓15g陈皮12g生地黄12g桔梗12g北柴胡9g赤芍9g桃仁9g红花9g川芎9g、延胡索12g牛膝12g炙甘草9g

煎服法:每日1水煎300ml2次温服,10151疗程。

5.脾肾两

证候:咳嗽气喘,动则加重,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或下腹冷痛,大便溏烂,下舌淡胖苔白滑脉沉无力

治法:补肾健脾纳气平喘

推荐处方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18g山茱萸12g山药18g茯苓12g丹皮9g泽泻9g黑顺片先煎6g肉桂3g党参12g、炒白术12g、甘草6g川芎9g

煎服法:每日1水煎300ml2次温服,10151疗程。

6阳虚水泛证

证候:咳喘不能平卧,咳痰清稀,心悸,胸满气憋,脘痞腹胀,纳差,尿少,面浮肢肿,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细滑或结代。

治法:温阳利水,泻平喘

推荐处方: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黑顺片先煎15g茯苓30g白芍15g白术18g生姜30g葶苈子18g红枣15g桂枝15g

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300ml2次温服,10151疗程。

     (三)中医外治疗法

根据辨证论治,选取相应外治疗法。

1中药穴位贴敷

药物组成:白芥子、细辛、甘遂、肉桂、延胡索等,生姜取汁。

取穴大椎、天突、肺俞、膈俞、定喘、足三里,可随证加减。

疗程:每周贴敷2间隔23每次贴敷24小时21疗程

适应证型:痰湿蕴肺脾肾两虚

2.灸法艾条灸或隔物灸(隔姜灸、隔蒜灸

穴:大椎、中脘、神阙、气海、关元、肺俞、脾俞、胃俞、肾俞,可随证加减。

疗程:每日1次,每次35个穴位,每个穴位10分钟,101疗程

适应证型: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阳虚水泛

3普通针刺、电针

取穴:膻中、关元、定喘、肺俞、足三里、天枢,配穴可选太渊、脾俞、膏肓、太溪等,可随证加减。

疗程:每次留针时间2030分钟,每周23次,2周为1个疗程。

适应证型:

肺燥津亏证:肺俞、太渊、三阴交、太溪、复溜、中脘。

气阴两虚兼痰热证肺俞、太渊、鱼际、孔最、三阴交、太白、太溪。

痰湿蕴肺证:肺俞、脾俞、膻中、中脘、丰隆、足三里、阴陵泉。

痰瘀互结证:肺俞,丰隆、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膻中、膈俞、中脘。

脾肾两虚证:肺俞、膻中、肾俞、太溪、中脘、太白、定喘。

4耳针疗法或耳穴压豆

取穴:耳穴心、肝、脾、。选配经验效穴神门、交感、皮质下、三焦等,可随证加减。具体按各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点辨证取穴。

疗程:耳针留针1530分钟,期间行针1隔日1压豆每次轻柔按压12分钟,每日按压35次,可留23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2周为1个疗程。

适应证型气阴两虚兼痰热证、脾肾两虚证、阳虚水泛证。

5推拿

部位:腹部与丹田,胸大肌。

取穴:

一指禅手法顺序点按:阑门、建里、中脘、上脘、巨阙、关元、中府、云门等穴位。

推按:肺俞、肾俞、气海、关元等穴位

疗程:每次治疗20分钟,101个疗程。

适应证型:肺燥津亏证气阴两虚兼痰热证、痰湿蕴肺证、痰瘀互结证。

6.拔罐疗法 

取穴:肺俞、膈俞、中脘、气海、关元等,可随证加减。

疗程:每次持续10分钟据年龄病情适当调整每周2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48周。

适应证型:肺燥津亏证气阴两虚兼痰热证、痰湿蕴肺证、痰瘀互结证。

7.中医传统肺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时进行中医传统肺康复训练:包括全身运动操,如六字诀、八段锦、简化太极拳及呼吸导引操。其中呼吸导引操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尤其适合有呼吸系统疾病人群的康复。

呼吸导引操6步骤:松静站立、两田呼吸、调理肺肾、转身侧指、摩运肾堂、养气收功。

疗程:每次康复锻炼30分钟,每周康复锻炼3以上,每1次,康复疗程3个月以上长期锻炼效果更佳。

三、注意事项

一)加强作业防护,定期健康体检,早期诊治

二)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

三)少食肥甘厚味辛辣香燥之品戒烟酒。

四)痰多者应尽量鼓励其将痰排出。咳而无力者,可翻身拍背等以助痰排出。

五)上述药物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六)治疗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七)上述方法使用期间如有不适,应暂停并及时咨询医师。

(八)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附件2

广西职业性噪声聋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职业性噪声聋防治中的作用,结合目前广西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的特点及既往诊疗经验,经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本方案。各地可根据当地职业性噪声聋不同的证候及气候等情况,参照本方案开展中医药防治。

一、预防方案

(一)日常防护

1减少噪音环境暴露佩戴防声耳罩,减少噪音直接对耳部的刺激

2在噪音环境工作的人员坚持每做耳保健操

3平时可听五行音乐以调和脏腑,舒缓心情,改善焦虑和睡眠。

(二)预防处方

1风寒袭表

证候:耳鸣、听力下降,失眠怕冷,鼻塞、流清涕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推荐处方三拗汤麻黄先煎6g生甘草6g杏仁6g

煎服法:每日1,水煎100ml,分2次温服,连服5

推荐中成药:风寒感冒颗粒

服法12次,水冲服。

2外感风热

证候:耳鸣、听力下降,伴有发热,出汗,头痛,咽痛,流浊涕,咳嗽舌质淡红苔偏黄,脉浮数。

推荐处方:银翘散加减连翘15g 银花15g 苦桔梗9g 薄荷9g竹叶6g生甘草6g、荆芥穗6g淡豆豉9g牛蒡子9g石菖蒲6g

煎服法:每日1,水煎200ml,分2次温服,连服5

推荐中成药:风热感冒颗粒或维c银翘片。

法:风热感冒颗粒12,开水冲服c银翘片每次2片,3口服

3肝气郁滞

证候:耳鸣、听力下降,伴有烦躁、易怒口干失眠舌淡苔薄白脉弦等。

推荐处方:丹栀消遥散加减茯苓15g酒炒白芍15g甘草15g柴胡3g茵陈9g陈皮3g栀子9g丹皮6g石菖蒲6g

煎服法:每日1,水煎200ml,分2次温服,连服14

推荐中成药:丹栀逍遥

法:9g每日2次,口服

二、治疗方案

(一)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属于中医“耳鸣耳聋”范畴,病因为感受“噪声”外邪,致气机不畅,耳窍失养,导致耳鸣耳聋。

证型及中药治疗

1肝胆湿热

证候:耳鸣、听力下降,伴有脘闷食少口苦口干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

治法:清热利湿。

推荐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6g连翘6g生地黄6g泽泻6g车前子3g木通3g归尾3g山栀3g甘草3g黄连3g黄芩3g石菖蒲6g

煎服法:每日1,水煎200ml,分2次温服,连服7

推荐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法:6g每日2次,口服

2痰浊中阻

证候:耳鸣、听力下降,伴有头晕目眩、头痛头重胸闷心悸食欲不振呕恶痰涎形体肥胖肢体困重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祛湿化痰。

推荐处方:苍附导痰汤加减苍术12g香附12g陈皮30g胆南星6g枳壳6g姜半夏12g川芎6g茯苓18g神曲6g石菖蒲6g

煎服法:每日1水煎至200ml,分2温服,连服14

推荐中成药:苍附导痰丸

法:1每日2次,口服

3心脾两虚

证候:耳鸣、听力下降,伴有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肢倦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推荐处方归脾汤加减黄芪15g生甘草9g酸枣仁15g白术15g,人参9g,木香后下6g茯苓15g当归15g龙眼肉15g远志15g石菖蒲6g

煎服法每日1水煎至200ml,分2温服,连服14

推荐中成药:归脾丸

法:9g每日2次,口服

4气虚血瘀

证候耳鸣、听力下降,面色神疲头晕心悸夜寐不宁舌质暗苔薄白舌下络脉瘀黑细涩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

推荐处方:补中益气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黄芪15g炙甘草15g人参9g当归6g9g升麻6g北柴胡9g白术9g桂枝9g丹皮9g芍药9g桃仁9g茯苓9g石菖蒲6g

煎服法每日1水煎至200ml,分2温服,连服14

推荐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合桂枝茯苓丸

服法:每次补中益气丸9g桂枝茯苓丸6g,每日2次。

5肝肾阴虚

证候:耳鸣、听力下降,伴头晕目眩失眠健忘急躁易怒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腰膝酸软便秘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潜阳。

推荐处方:左归丸加减熟地24g山药12g枸杞子12g茱萸肉12g川牛膝9g菟丝子12g鹿胶12g龟胶12g麦冬30g

煎服法:每日1水煎至200ml,分2温服,连服14

推荐中成药:左归丸或知柏地黄丸

服法:每次左归丸或知柏地黄丸9g,每日2

中医外治疗法

1针刺疗法

取穴:主穴选取耳门、听宫、听会、翳风、风池,配穴可选太溪、足三里、太冲、血海、太白、太渊、中渚等,可随证加减。

风寒袭表证:耳门、听宫、听会、翳风、风池、大椎、后溪外感风热:耳门、听宫、听会、翳风、风池、商阳、百会

肝郁气滞:耳门、听宫、听会、翳风、风池、太冲、合谷

肝胆湿热:耳门、听宫、听会、翳风、风池、侠溪、阴陵泉

痰浊中阻:耳门、听宫、听会、翳风、风池、丰隆、足三里、天枢

心脾两虚:耳门、听宫、听会、翳风、风池、大、太白

气虚血瘀:耳门、听宫、听会、翳风、风池、太渊、血海

肝肾阴虚:耳门、听宫、听会、翳风、风池、太溪、三阴交

疗程: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1次,101疗程。

2推拿疗法

1患者处仰卧位,运用大鱼际揉法或者一指禅对整个患者面部、耳周以及颈部的软组织进行放松,按顺序推按患者听宫、听会、率谷、翳风、风池等穴位。

2患者处俯卧位,运用推、拿、按、揉、点、拨等手法对患者的颈部枕线进行操作,且可以松解颈椎第23横突周围,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阴阳改善耳周血液循环的目的。

3刮痧疗法

选取部位:背部、颈前、颈后、耳周、少阳经。

顺序:从上到下,先内后外。

力量:用力均匀适中,由轻到重。

方向:单方向用力,逆经为泻,顺经为补。

角度:刮痧器与皮肤呈45度角,每个部位每次刮20下左右。

时间及频率:刮痧的时间依患者病情和体质而定,每次刮痧在1015分钟出痧即可,隔1次。

4耳针疗法

耳针疗法是用针刺或王不留行等方法刺激耳廓上的穴位,常选取耳穴心、肝、脾、,可根据病情加神门、交感、皮质下、三焦等经验效穴。

用法:耳穴贴压每次57穴,每日按压35次,可留23,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耳针选穴不宜过多,每次3,每次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1次。

注意事项:耳部有原发性伤口,则不宜开展预防操作过度出现耳廓损伤。

5穴位注射

方法和用药:选取耳前听宫听会翳风、风池穴消毒,选取合适的注射器,抽取适量的维生素b12注射液2%利多卡因注射液,将针头迅速刺入患者穴位皮肤,进针后通过调整针方向获得得气,回抽针芯,无回血无回液时可注入药物,每穴约1毫升,在注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

疗程:每选取23穴,每周1次。

6.隔物灸

多选用双侧外耳孔窍、肚脐处来温补阳气。常选用隔葱灸,葱切碎末,将葱末置于双侧耳外孔处以及肚脐上,隔上姜片后用粗艾条重灸,每穴10分钟,注意不要烫伤。

疗程:1次,101疗程

7.耳保健操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操作步骤:取坐位或站位,思想集中,操作前剪好指甲,手指冰冷者可先搓暖双手。

1按揉百会穴,中指按揉30

2扣击上星、太阳后穴,五指分开微弯曲,沿发际线,扣击至颞侧太阳后穴扣击30

3按压三角窝伸出食指按压,以有酸胀感为宜按压30

4营治城廓,用拇指,食指按摩耳轮。从耳尖向下摩擦至耳垂,耳垂处两指对压2按摩30

5提拉耳廓,食指和拇指将耳廓从上、中、下向外提拉,提拉15

6按摩耳周穴,伸出食指、中指放置于耳前、耳后,上下按摩耳周穴。每按摩3次,即重按听宫、翳风穴2交替按摩30

7鼓膜按摩,双手掌缓慢按压耳廓,迅速放松,以无明显耳痛为宜按压15

8按摩风池、翳明穴拇指各按揉30

9鸣天鼓,双手掌掩耳,食指叠压于中指上然后食指弹脑后骨发出响声,约30秒。

用法:每12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