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民主党广西区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区中药全产业链开发,促进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去年以来,自治区层面先后印发《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振兴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关于加快中医药壮瑶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高质量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关于促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围绕中药壮瑶药种植、生产、使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促进中药材种业发展,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种植,提升中药壮瑶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建设中药材线上线下交易平台,突出规划引领,明确中药材产业发展路径和重点任务,为推动中药壮瑶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一、关于加快上游中药材种植建设建议的相关事宜
(一)在构建产供销联动机制方面。一是自治区中医药局分别联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林业局、科技厅、文化和旅游厅、民政厅等十一部门共同遴选建设三批156家中药材示范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三个一批”示范基地;联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林业局等七部门遴选建设了两批19家“定制药园”;有效推动中药种植生产与健康旅游、养生养老、药膳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中药材产供销全产业链的有机联动格局。二是我区先后引进华润三九药业、广药集团、北京同仁堂药材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推动桂林吉福思、莱茵生物、福中福、柳州仙草堂、仙茱药业、梧州中恒集团等龙头企业在广西发展订单基地,与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三是今年7月20-23日,自治区中医药局联合卫生健康、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投资促进等7部门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首届广西中医药产业交流大会,搭建中医药全产业链的展示、交流和交易平台,积极吸引区内外知名中医药企业到广西投资、兴业,大力宣传推介广西中医药。据统计,来自全国21省份的474个展示单位积极参与平台建设,现场观展总人数累计近3.6万人次;大会期间合作签约项目105项,总意向投资金额达145亿元,全面促进中药材产供销联动。
(二)在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方面。一是聚焦重点发展品种并结合广西民族医药优势特色,自治区中医药局联合农业农村厅、林业局、药监局发布了《广西道地药材目录》和《广西壮瑶等少数民族道地药材目录》,进一步加强道地药材产区规划和规范化种植。二是自治区中医药局联合农业、林业等七部门共同遴选建设三批共计82家中药材示范基地及两批19家“定制药园”,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区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助推中医药产业链进一步融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安排财政资金主要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等,推动各项目县区重点打造优势中药材产业。截至2022年底,我区制定推广了143项中药材种养广西地方标准,累计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994个。三是广西药用植物园(中药材产业科技服务团的团长单位)、广西中医药研究院积极选派33名乡村科技特派员到全区开展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与推广工作,2022年累计服务天数达1300多人次,服务基地总规模252134亩,举办中药材种养技术讲座129次,培训技术骨干农户3647人次,捐赠帮扶种植肥料1695公斤、罗汉果苗1500余株,有效推动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为科技兴农富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在加强产学研合作方面。一是突出重点,加强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顶层设计。自治区科技厅将中药领域的科技创新融入到科技总体发展规划,将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科技强桂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和《“十四五”生物医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在《“十四五”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中设立“中药民族药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方向,并计划在2023年发布的《“十四五”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第三版)》中设置“中药民族药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方向,为我区中医药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制定《2023年中药材基地示范县及中药材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各项目县区建立健全技术支撑体系,支持中药材科研院校、具备资质的企业、农技推广部门等在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和田间试验,支持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相关课题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质量标准、技术规程等。二是以项目为载体,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合作。针对我区中药领域关键技术难题,以科技项目为抓手,统筹加强创新平台能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中药领域科技进步。三是加强中医药壮瑶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中医药壮瑶医药领域,已建立8家自治区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认定12家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2年新认定自治区级中医药、壮瑶医药领域重点实验室2家;支持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建设了广西院内制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等5家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支持广西中恒创新医药研究有限公司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有效推动我区中医药壮瑶医药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补全中游中药加工业短板建议的相关事宜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始终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质量为根,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着力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我区中药民族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做法有:
一是抓顶层设计,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印发《广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十四五”规划》《广西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大力实施工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南宁、桂林、梧州、玉林、防城港等五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明确以中医药为重点,打造六大生物医药产业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抓产业链协同,推动医药产业稳增长。受新冠疫情以及国家医保控费影响,我区以中医药民族医药为主体的医药产业运行下行压力较大,今年以来,多次组织赴区内各相关市开展调研,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运营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保证了重点市医药行业运行平稳。三是抓项目建设,不断积蓄产业发展能量。以项目动工、投产为重点环节,落实挂图作战要求,为项目建设提供全过程、全方位、零距离的优质服务,精准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融资、用工等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以项目促投资,以项目稳增长,不断积蓄发展能量,以实现稳产增产。持续推动广西维威制药葫芦娃品牌系列药品南宁生产基地、培力(南宁)药业年产5000吨中药配方颗粒gmp生产基地异地改造等一批重点中医药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四是抓重点工作,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借鉴发达地区做法,明确目前以加快发展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和中药饮片为产业重点进行突破,筛选广西慧宝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一方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进行先行先试,成功获得中药配方颗粒试点资质,进一步夯实了我区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发展基础。五是抓资金筹措,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将重点中医药民族医药项目列入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点项目和“双百双新”、“千企技改”项目库,争取资金支持。广西第一批“千企技改”、“双百双新”项目中生物医药“千企技改”项目有16 个,共安排补助资金5.6亿元;生物医药“双百双新”产业项目18个,争取资金17.24亿元。六是强化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产业新增量。按照自治区生物医药产业招商专班招商工作部署,参与制定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工作要点,积极开展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工作,今年5月,组织赴深圳等地开展区市联合专题招商活动,考察学习当地医药产业发展先进经验,推介广西及重点地市生物医药产业资源、投资环境、投资政策、产业园区等,吸引区外医药龙头企业来桂投资。
三、关于完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建议的相关事宜
近年来,自治区商务厅立足电子商务联通生产消费、线上线下、城市乡村、国内国外的优势,推动包括中药材生产销售企业在内的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主要做法有:
一是出台电子商务专项支持政策。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市场主体构建农村地区中药材交易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发展中药材网上交易模式,拓宽企业网络销售渠道。二是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建立农村电商工作厅局会商机制,统筹指导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资源整合,初步建立了以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核心,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农产品营销体系、农产品上行体系、人才培育体系为辅的“一中心五体系”,推动包括特色中药材等农产品上行。截至目前,全区示范县累计建成电商物流服务站点4514个。农村电商业务培训41.62万人次,带动就业72.82万人,培育农产品网销单品(sku)5822个。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促销活动。组织开展“首届广西新丝路跨年电商节”“网上年货节”“壮族三月三·e网喜乐购”等系列网络促消费活动,进一步提升广西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浓厚的网络促销活动氛围,扩大广西网络零售规模。根据第三方监测数据,2023年1-4月,广西中西药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1%。其中,玉林市升鼎聚原生中草药有限公司、广西云草堂中药材有限公司、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柳州桂中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网络销售额超500万。四是积极推动传统中医药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创建工作,鼓励并指导符合条件的中医药产业集聚区发展电商新业态新模式、积极申报示范单位。
四、下一步工作
自治区中医药局将积极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会同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等部门,分别结合各自职能,不断加强协同合作,按照自治区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我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
2023年8月1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